概览更多

伊金霍洛旗文物胜迹

发表时间:2016-05-21 11:51:10来源:《伊金霍洛旗志》 保存打印关闭
 

文化遗址

一 朱开沟遗址

朱开沟遗址位于纳林陶亥乡东北、束会川上游支流朱开沟沟掌处的台地上。面积约2平方公里。1974年,由自治区文物工作队主办的伊盟文物干部训练班,在田野考古调查实习中发现。

1977~1984年,先后由自治区文物工作队田广金先生主持对该遗址进行了四次发掘,划分六个发掘区,总发掘面积约4000平方米。共发现房屋遗址81处,灰坑(窖穴)207个,墓葬329座,瓮棺葬19座,出土可复原陶器近500件,石、骨、铜器等800余件。

朱开沟遗址的遗存可分为五段:一段的时代相当于龙山时代晚期;二、三、四段分别相当于夏代的早、中、晚期;五段则相当于商代前期,距今4000多年至3000多年,前后延续近1000年。

朱开沟文化的主体因素是继本地区龙山时代早、中期的考古学文化之后,一脉相承发展起来的。是一个具有浓郁地方特征的土著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和周邻地区的人类群体交往,融合取长补短,弃旧扬新,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面貌,成为夏商时期我国北方地区一个相对独立,极其强大的社会群体(集团)。

由于朱开沟遗址的文化面貌独特,内涵丰富,自成体系,延续时间较长,又有一定的分布范围,因此,从朱开沟一至五段内涵为代表的考古学遗存,已被考古界命名为“朱开沟文化”。

二 白敖包遗址

白敖包遗址位于布尔台格乡政府东南约15公里的松定霍洛村。阿—马公路经此处。遗址较为平坦,地表到处可见散布的陶片和石器等。

1986~1989年配合公路修建进行了两次考古发掘,发现有白灰面房子、灰坑、墓葬等。主要陶器有鬲、盆、斝、盉、豆、折肩罐、三足瓮,石器有石斧、石刀、石铲、石环等,骨器有骨锥、骨铲、骨簪、骨针、骨针管、骨梳等,另外还发现有玉器等器物。

初步认定这处遗址的年代为龙山晚期至夏商时期。

古迹

一 古城

红庆河古城 位于红庆河乡政府所在地。古城分宫城、内城、外城三座,在乡政府北约200米处有一小城,初步认为是宫城。城内外已垦为农田。古城垣墙宛然犹存,基高约2米,基宽2米,南北长135米,东西宽130米。此处破砖碎瓦遍地。从砖瓦及瓦当的纹饰看,判断是汉代遗迹。内、外城由于多年的风雨剥蚀,加之人为破坏,大部分已不复存在,在宫城西约1公里处有一段残缺不全的城墙,初步认为是内城墙。在城的西北发现大批的汉代砖室墓,这处墓葬南北长约5公里,东西宽约2公里。近年来在这里出土大批汉代、西夏时期的器物。

此外,还发现汉代古城4座:新庙古城,位于新庙乡古城壕村;黄陶勒盖古城,在新街镇西南约3公里处;乌兰敖包古城,位于纳林希里乡乌兰敖包村一社西南2公里处;车家渠古城,位于红海子乡车家渠四社西南约1公里处。

二 战国秦长城

战国秦长城由陕西省神木县北窖窟野河侧进入伊旗纳林陶亥乡束会川西岸沿束会川进入准格尔旗,在本旗境内长达30多公里,长城系用土石合筑而成,历经风雨剥蚀,间有人为破坏,倾圮崩坍已非原来旧观,现存遗迹当初皆经夯实遗迹侧面,夯土后所留下的杵臼痕皆紧密连接,中间尚未发现未经夯达的空隙,现虽已属残垣败墙,高低参差不齐,然大部尚高2米有余,基宽10米左右,远远望去长城遗迹随地形上下,高低起伏,雄风千载,依然壮观。

三 秦直道

秦直道 位于红海子乡掌岗图村四社,阿镇至台吉召乡13公里处的一个高台地上。直道残留长度断断续续约3公里左右。路面残宽约30余米。路基用红砂石搅拌红泥土夯筑而成。路基断面暴露极为明显,现高3~5米左右,整个遗迹现象,断层结构非常清楚,遗迹分布相当明显,对研究公路史有着重要意义。

出土文物

一 酱釉剔花瓶

该瓶出土于红庆河乡政府所在地西北约1公里处的白圪针村东沙梁内。此器小口,口部由下向上内敛,束颈,斜肩,腹微鼓,底部内凹,施酱釉,在肩部和近底处各有一圈露胎,在腹部剔有牡丹花纹和几何图案。近底部处刻一鹿,鹿回首作惊惧状,口中喷出一团云雾。鹿刻比例十分恰当,线条流畅自然,形象生动逼真,具有写实性,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西夏真品。1987年8月赴日本展出。通高39.5厘米,口径5.5厘米,最大腹径16厘米,底径9厘米,系西夏器物。

二 酱釉剔花罐

该罐出土于红庆河乡政府西北约1公里处的白圪针村东沙梁内,为西夏器物。该器大口,平沿,束颈,溜肩,鼓腹平底施酱釉在肩部和近底处各有一圈露胎,在腹部剔有四朵对称牡丹花纹。通高38.5厘米,口径23厘米,腹径35厘米,底径20厘米。1987年8月赴日本展出。

三 羊首铁灯

羊首铁灯出土于布尔台格乡巴图塔村瓦尔吐沟,为西夏器物,共2件。此器物在长圆柱形三角灯杆顶部有一触角式羊首,在羊角后顶部有一圆形装饰,类似冠,头顶后有卷曲的披毛状装饰,似结授,在羊首的下颔部向外弯曲吊一灯碗。灯碗直径分别为9厘米和9.5厘米,灯杆直径均为1厘米,残高分别为103厘米和71.5厘米。像这样复杂的羊首装饰在鄂尔多斯地区还是第一次发现。这对研究西夏民俗及宗教意识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四 文殊菩萨镏金铜造像

这尊铜造像是阿镇地区一职工下乡时在台格苏木沙梁上拣到的,于1985年1月上交文化馆。此铜造像,面型削长,瘦骨清像,头戴宝冠,长裙披帛过膝,身披璎珞,外罩盔甲。文殊菩萨半结跏趺坐在狮子身上,手拿法器。下部为一椭圆形莲花座,由25朵莲花对称地分布于四周,承负衬托着全部造像,形成整体的稳定感。铜像通高32厘米,底宽21厘米,重4.5公斤。整个铜像造型美观大方,形象逼真,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铜造像为隋唐器物。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