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书华章更多

《杭锦旗志》概述

发表时间:2015-09-19 17:56:55来源:《杭锦旗志》 保存打印关闭

(一)

杭锦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西北部,地跨鄂尔多斯高原与河套平原。地理座标东经106°5516″—109°1602″、北纬39°2233″—40°5214″;面积1.89万平方公里。黄河在北部境内流经242公里

杭锦旗,以其地形分为梁外、沿河两类型区域。梁外区草原广袤,沙漠绵亘,丘陵起伏,是林牧经济区。沿河区属黄河冲积平原,500里平畴东西伸展,土地肥沃,渠道纵横,农田成方,屋舍俨然,是旗内主要的产粮区。

杭锦旗属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促温和;无霜期短,光照充足,降水量小,蒸发量大,光、温、水地域差异明显。

杭锦旗人均土地面积295.51亩,分别是全国、全区人均土地面积的14.9倍、2.27倍。土地类型多样,适宜农牧林综合发展。草场面积大,牧草资源丰富,草地占总土地面积的56.7%,野生植物374种,其中饲用植物309种,加上人工种植的,年饲草总贮量为38.66亿公斤。牲畜数量逾百万,以内蒙古白绒山羊和鄂尔多斯细毛羊为主;年产羊绒1518万公斤,绒质优良,具有光滑洁白、柔软细长、强伸度大、净绒率高等优点,享有“纤维宝石”的美誉;年产羊毛150万公斤,年产羊肉约1.3万吨,皮张30万张。矿藏资源以盐、碱、硝、石膏、石英砂为主,储量丰富,易开采利用。药用植物139种,其中甘草保存面积207万亩,总储量1.95亿公斤。著名的“梁外甘草”,质地优良,驰名中外,畅销欧亚美。光能资源丰富,风能利用前景广阔。野生动物有天鹅、草狐、獾、艾虎、草兔、灰鹤等。

旗境内,景观壮美,风光独特。500里黄河湾如同弓背,迤逦东去的库布其沙漠宛如一束弓弦,组成巨大的金弓形。大漠浩瀚,长河如带,沙海苍茫,朝日浑圆,气魄宏大。红崖子响沙,晴日里涉足其上,轰然做响,掬而搓之,声如蛙鸣。摩仁河温泉四季喷涌流淌,能治多种疾病,被崇为“圣水”。而黄河封冻之际和开裂时,河中浪涌冰驰,相互撞击,声若沉雷;熠熠生光,宛如一河碎金流银,堪称奇观。

(二)

杭锦旗居住着蒙古、汉、回、满、朝鲜、藏、维吾尔、壮、瑶等民族,总人口131651人,其中蒙古族24212人。历史上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交替留居,共同开发,随中原王朝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更迭,旗境归属屡有变迁,明朝中叶,蒙古鄂尔多斯部移牧至此,“杭锦”为其一部。清朝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以“杭锦”部为主,设鄂尔多斯右翼后旗,即杭锦旗。清末民国,汉民随开垦而入居,渐占多数。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各民族人民在这块土地上共同生活,情同手足。他们憨厚朴实,勤劳智慧,疾恶如仇,坚贞不屈,剽悍勇武。清代咸丰年间,旗民屡次组织“独贵龙”①,与封建王公札萨克和高利贷者展开斗争,一次次点燃了伊克昭盟“独贵龙”运动的火炬。1926年,内蒙古人民革命党在杭锦旗开展活动,著名诗人劳瑞仓卜等人成立“内人党”沙日召支部,并组建革命武装,进行斗争,给杭锦旗人民的革命斗争掀开崭新的一页。抗日战争时期,杭锦旗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完成了拱卫陕甘宁边区和大西北的战略使命。新中国成立,人民得以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以勤劳的双手建设家园。从影响深远的“百母百仔”生产运动到在全盟率先实行生产责任制;从毛乌素沙地的造林固沙到库布其沙漠北缘的“锁边林”营造;从黄河的治理到草地畜牧业的开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业绩。

杭锦旗民风古朴,习俗独特。“那达慕”盛会上,“搏克”龙腾虎跃,骑手策马如飞,显示着剽悍和勇猛。而银碗敬酒,大块劝肉,则是草原人热情好客的习惯使然。杭锦草原是“诗乡歌海”。逢良辰佳节,男女老幼欢聚一堂,以酒助兴,吹拉弹唱,每每“红火到喜鹊在枝头唱开,太阳从东方升起”。遇盛事宴佳宾,要献“秀斯”(即全羊席),祝诵优美的《秀斯赞》。

(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1年来,杭锦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全旗国民经济长足发展。

畜牧业为杭锦旗传统产业。从1949年起,畜牧业经济由自然游牧向建设养畜方面迈进。然而由于单纯追求增加牲畜头数,忽略草牧场建设管理,长期超载过牧,靠天养畜,滥垦滥伐滥牧,使草牧场质量急剧下降,牲畜死亡率居高不下,数量大起大落。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调整了生产方针,实行牲畜、草场承包到户,大力恢复植被。1986年以来,在黄河灌区出现300多个家庭牧场;1989年后,变被动抗灾为主动防灾,在梁外牧区,搞防灾基地建设,围建水、草、林、机、料五配套的草库伦。至1990年底,围封草牧场累计达216.8万亩。牧业机械动力23527马力(1959年为125马力)。与植被建设同步,提高牲畜个体生产性能,提高改良比例,减低死亡率,加快周转率。改良率提高到1990年的61.8%,培育成功毛肉兼用型鄂尔多斯细毛羊,山羊实现白色化。镇、苏木、乡均设提供兽医兽药、草原建设管理,经营核算等服务的畜牧技术综合服务站,服务日趋全面。缺水区人畜饮水基本得到解决。牲畜死亡率由七十年代的5%下降到23%之间。牲畜出栏率稳定在25%以上。1990年,牲畜总头数106.6万只(牧业年度),为1949年的3.2倍。主要畜种有山羊(占60%),绵羊(占30%),其次为牛、马、驼、骡、驴、猪等。畜牧业产值1949年为1063万元(产值数为1990年不变价,下同),1990年为6797.6万元。

杭锦旗农业可上溯秦汉时期,历史上几经兴衰。清末实行放垦,农业再度兴起。中华国民时,汉民迁居日多,农业规模扩大,但耕作方式粗放落后,以“倒山种田”、“剥荒皮”(此两种方式均指开荒种植12年后弃耕,再开荒)为特征,效益低下,亩产仅为23公斤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60年后,农业新技术逐渐输入,推广秋翻、选、种、烧根茬、施草木灰等耕作技术。黄河引水灌溉面积迅速扩大。到1975年左右,农业技术进一步提高,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沿河地区改土治碱,解决灌溉中的有灌无排问题;梁处地区治理耕地沙化取得了一定成效。1978年后,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高涨。农业科技普及推广,地膜覆盖,粮、粮、草“三套田”,小麦模式化栽培等新技术得到运用。沿河农作区1984年被列为内蒙古自治区商品粮基地。新式农业机具得到广泛运用,全旗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86356马力(1959年为125马力)。粮食平均亩产达到191公斤,为1949年的8倍多。总产59557743公斤,为1949年的3.6倍多。主要农作物有糜黍、小麦、玉米、高粱、谷子、荞麦等;大宗经济作物有甜菜、向日葵、胡麻、籽瓜、西瓜等。农业产值19491555万元,1990年为13104.9万元。杭锦旗属库布其沙漠和毛乌素沙地分布区域,风沙肆虐,为害甚烈。干旱少雨的自然因素和广种薄收、靠天养畜、滥垦、滥伐、滥牧等人为原因,导致沙漠沙化面积占有总土地面积的比例由1949年的15%,猛增到1984年的77.8%。“农业吃了牧业、沙子吃了农业”,形成恶性循环,植被毁环,土地风蚀沙化,草场退化。有的地区,“风起明沙到处流,沙压房子人搬走”,人民的生存都受到威胁。19601970年有个时期有关部门也倡导和实行过禁止开荒,保护牧场,治理沙害,终因政策没有连贯性和措施不力而收效甚微。1980年以来,旗委旗政府,认真总结正反经验教训,有计划地退耕还林、还牧,稳定以户为单位的牧畜、草场自主经营权,依靠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的力量,以每年种树10万亩,种草10万亩,种柠条20万亩的速度推进植被建设,种草累计保存面积115.4万亩,飞播牧草26.8万亩,种柠条保存面积141.5万亩,完成“三北”防护林一期工程以及二期工程前期项目,人工林保存面积65.14万亩,森林面积大幅度增长。沙化得到抑制,毛乌素沙地绿化工程和库布其沙漠北沿锁边林工程成效尤为显著。

黄河治理基本做到变害为利。五十年代即开始在242公里岸段修筑防护堤坝,凌汛紧急之时,全旗动员,外地支援,控制了河患水灾。19601965年,开成黄河南岸总干渠,形成以总干渠为龙头的四级渠系配套灌溉区,目前已建成黄河引水、机电井、电力扬水三位一体的灌溉体系,可利用过境黄河水4.2亿立方米,使黄河冲积平原成为自治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杭锦旗工业起步较晚。六十、七十年代开办水泥厂、煤矿等企业,因缺乏经验,管理不善,效益不佳。八十年代始将立足本地资源、走加工增值的路子作为振兴经济的突破口,利用合资、补偿贸易、联营等形式,办起芒硝厂、元明粉厂、泡花碱厂,初步形成了以化工生产为龙头,二轻、乡镇工业为骨干,国营、集体、乡镇、个体等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化工、建材、采煤、地毯、皮革、柳编等多种产品结构的工业经济体系。1990年全旗工业总产值达5339.9万元(194930万元)。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通车里程1000公里,等级公路占20.6%,除赛音乌素、巴音补拉格二苏木外,其余镇、苏木、乡均通行班车。锡尼镇—君图线、锡尼镇—磴口线在其终端分别插入“109”“110”国道。黄河上有三盛公公路大桥和独贵特拉公路浮桥以及22处渡口可供通行,天堑变通途,人们不再有“隔河千里远”的感叹。邮路总长2000公里,邮电局、所17个,均开办邮政、长话、电报等业务。电力事业突飞猛进,1976年后架设乌拉山—独贵特拉、独贵特拉—锡尼镇、锡尼镇—阿拉善输变电线路。商业网点遍布全旗,1990年国内商品纯购进总额为5517万元,农副产品纯购进6910万元,社会商品零售额5889万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王公贵族、高层僧侣、地主和大边商盘剥人民生活苦不堪言。蒙古族人民逐水草游牧,住简陋的蒙古包。大部分汉族住半穴居室。“茅庵房房土窑窑,窗口插着一把灰蒿蒿”,“沙篷窝窝沙葱菜,活了一代又一代”,便是当时生活的写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牧民富裕程度更趋明显,大部分住上砖土木混合结构平房,有的住上砖木结构挂瓦房。无电地区60%以上家庭安装了风力发电机,摩托车开始成为农牧民代步工具。国家为帮助杭锦旗摆脱贫困,从资金等方面扶持,1990年一年即投放扶贫资金356.5万元。农牧民人均收入由1978年的72元增至1990年的514元。平均寿命63.5岁(1982年)。

(四)

杭锦旗,有蜚声中外的恐龙化石和众多的古迹文物。发现于巴音乌素苏木和浩绕柴达木苏木的蜥脚类恐龙化石,发现于四十里梁乡和阿色楞图苏木的鹦鹉嘴恐龙化石,引起国内外有关专家的密切关注。从阿门其日格乡桃红巴拉尔发掘的春秋战国时期匈奴“胡冠”,冠饰表现的是一副雄鹰鸟瞰狼背羊的有趣画面,整个金冠戴在头上,金碧辉煌,稍微一动,雄鹰摇头摆尾,呈展翅欲飞之势,是匈奴遗物中最有代表性稀世珍品。深厚的文化底蕴,本应升华结晶为灿烂的文明和众多的华章精品,只惜地处偏陬而不时成为兵燹之地,经济不能稳定长足发展,文化无从长期繁荣。有清一代,划旗而治,厉行封禁,倡兴喇嘛教,推行愚民政策,草原上终日盈耳的是喇嘛召庙的诵经声。本世纪三十年代才出现小学,然而数量无几,实属杯水车薪,难以担当启蒙重任。疾病猖獗,瘟疫流行,蒙古族人数锐减。新中国成立40多年来,杭锦旗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事业才得以蓬勃发展。旗级有乌兰牧骑、新华书店等文化事业单位9个,各镇、苏木、乡均设文化站,设有蒙语中波转播台、电视差转台各1座、电视混合覆盖率达100%。浩绕柴达木苏木文化车长期坚持为牧民放电影、售书、举办文化日活动,1981年曾出席全国文化艺术先进集体表彰大会。民族传统文化得到挖掘整理,弘扬光大,蒙古族民歌被多次整理成书,录制发行,以其鲜明的色彩、清新的格调、质朴的情感,浓郁的乡土气息受到国内外的关注;杭锦旗作者所著《鄂尔多斯西部民歌》(汉语)等书,在内蒙古西部及晋陕二省引起强烈反响。1990年,全旗有中等专业学校2所,中学11所,其中完全职业中学1所,蒙古族初级职业中学1所,普通完全中学2所(蒙古族普通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7所(蒙古族初级中学1所)。中学在校生6206人。公办小学35所(蒙古族小学13所);民办小学102所(蒙古族小学4所),公办幼儿园2所(蒙古族幼儿园1所)。小学在校生1.6万人(蒙古族小学生2393人)。各镇、苏木、乡均达三类地区普及教育标准,多数达脱盲标准。1990年全旗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8.1%。医疗卫生从单纯的医疗服务发展到包括医疗、预防、保健、教育等较高水平和多层次的综合体系。镇、苏木、乡有地区中心医院、卫生院和嘎查卫生组织。旗医院能开展开颅减压术、胸外伤急救术及胃、肠手术和子宫癌根治手术。地方病防治成效显著。小儿“六病”(结核、白喉、百日咳、破伤风、小儿麻痹、麻疹)防治验收达标。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199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到8.22‰。科学技术普及推广,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形成国家科技人员为骨干,农牧民科技人员为主体的科技队伍。二轻工人医院研制的“光学压平眼压计”获国家发明奖。

(五)

经过41年的建设,杭锦旗奠定了较为雄厚的物质基础,展现出经济腾飞的雄姿。1949年,全旗工农牧业总产值只有1585万元,1990年上升为18444.8万元。财政收入1990年达1008.5万元,为1949年的234倍。产业结构逐步趋向合理,科学技术实力明显增强,科技人员有742人(1950年有7名)。植被建设已见成效。交通、电力事业发展迅速,成为发展经济的强有力杠杆。

经过41年的建设,杭锦旗各族人民积累了丰富的建设经验,实现了认识上的一个又一个飞跃,逐步掌握了按自然规律办事的主动权,探索总结出农牧为主,水利先行,因地制宜,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生产建设方针。养殖业,种植业在向注重科技,注重基本建设,注重生态效益,注重经济效益的方向发展。充分认识优势的同时,对劣势也引起了注意——土地资源虽丰富,但土地利用率低,靠天养畜的局面还未根本改变,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人才缺乏,资金短缺等等。全面、深刻地认识旗情,有助于将振兴杭锦旗的宏伟蓝图设计得更科学、合理、切实可行。

经过41年的建设,杭锦旗各族人民改变家乡贫穷落后面貌的决心更加坚定,信心更加增强,目标愈加明确。黄河灌区将继续在广兴河利上大作文章,开发闲置的100万亩宜农土地,于本世纪建成交通畅行、电力普及,灌排配套的发达农业区。梁外区仍坚定不移,持之以恒地恢复生态植被、治理沙漠,建设100万亩甘草人工种植基地,普及以锡尼镇为中心的电力网络,广泛利用电能和地下水资源,根本改变牧业生产的脆弱性,建成稳定,高产的林牧基地;工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向深加工、系列化和高效益方向发展。国家对西部地区能源开发的经济态势,给杭锦旗经济振兴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实现经济腾飞的时机趋于成熟。

一个以发达的林牧农业为主体,交通能源和加工工业为双翼,科学文化为动力的金色巨箭,将从古老的鄂尔多斯高原西北部黄河湾中冲天而起,飞向富裕文明的明天!

     注(1)独贵龙蒙语环形的意思。意为大家向圆圈一样坐在一起的议事。无高低主次,贵贱之分。是近代伊盟蒙古民族反帝反封建的民间秘密组织形式。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