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20-04-26 16:16:12 来源:《达拉特旗志》
杨柱,又名杨九思,汉族,清光绪十三年(1887),出生于达拉特旗青达门塔并召梁山区一个贫苦的石匠家中。民国17年(1928),一场百年不遇的大旱使塔并召梁地区遭了饥荒,杨柱携家人一路要饭到临河县(今巴彦淖尔市临河区)杨六十五圪旦村,靠揽工养家糊口。民国21年(1932),杨柱在中共临河地下组织特别支部书记王森(化名郭同春)的培养和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中共临河地下县委成立时,杨柱已作为一名党支部书记参加县委成立大会。后来,在国民党搜捕很紧、工作环境极其危险困难的情况下,杨柱仍坚持开展党的地下工作。
民国23年(1934)10月,杨柱回到家乡青达门开展地下工作。杨柱以石匠身份走村串户,宣传革命道理,教育启发群众,培养积极分子。民国26年(1937)3月25日,杨柱在青达门塔并召梁地区发展第一批中共党员:苏海驹、廉占山、刘喜红,组成党小组,苏海驹任组长。这是达拉特旗第一个中共地下组织。
民国27年(1938)春,中共伊克昭盟(今鄂尔多斯市)工委派八路军参谋曹步诚等3人从杭锦旗的木花梢来达拉特旗联络工作,同时动员国民党团长段宝山联合抗日。为保证曹步诚等3人的安全,杨柱千方百计打探消息,注视段宝山的动向。当他几经周折打听到段宝山企图暗害曹步诚等人的消息后,立即组织人员开展迎救工作。他一面派人给曹步诚送信,一面带人隐蔽在曹步诚他们将要路过的东山沟接应。曹步诚等3人走到这里时,杨柱让他们很快换上便衣,并掩护他们连夜离开段宝山的防地,安全回到部队。
在杨柱的艰苦努力下,到民国29年(1940),青达门地区建立起7个地下党支部。中共伊克昭盟工委决定成立中共青达门地下区委,由杨柱担任区委书记。在杨柱的领导下,青达门地区党的地下工作开展得很出色,这一地区的群众被发动起来,积极开展抗粮抗草、抗税抗租的斗争。敌人警觉了,对这个地方开始搜捕。民国34年(1945)秋天,由于叛徒出卖,这一地区的李家梁、李家渠党支部遭到破坏,杨柱的身份也暴露了。在敌人的严密搜捕下,杨柱仍坚持开展工作,他白天躲在附近的破窑洞里,深夜回村召集党员开会,安排工作,布置任务。一次开会时,敌人突然来搜捕,情况十分危险,杨柱在其他党员和群众的掩护下脱身。后来敌人搜捕得更紧了,连附近的荒山沟、破窑洞也不放过。杨柱就躲到恩格贝和高头窑一带,利用各种机会开展工作。他多次被敌人追捕,但都在群众的掩护下脱险。杨柱在青达门地区先后创建川西党支部、合同沟党支部、李家渠党支部、李家梁党支部、戴家渠党支部、邱家渠党支部、河洛图党支部,为党发展和培养一批好党员、好干部。他发展的党员中,有的当时被派往准格尔旗杨家湾解放区学习,有的被选送到抗日根据地参加八路军,有的如杨培森、郝永胜等一批党员被送到延安学习,还有的为革命事业壮烈牺牲。他发展的第一批党员中的苏海驹,在杨柱领导的抗粮抗草斗争中,被敌人严刑拷打,宁死不屈,最后被活活打死。在李家渠、李家梁党支部遭到敌人破坏后,李家渠党支部的李满家喜惨遭多种酷刑,没向敌人吐一个字,用生命履行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职责。
后来,上级组织为了安全,决定让杨柱暂时离开塔并召梁。杨柱动身那天,途中突然遇上山洪,他躲不及被洪水冲了四里多地,抱住一根木桩,才侥幸脱险。“九·一九”绥远起义后,杨柱又回到了塔并召梁,但达拉特旗当时的情况还很复杂,党组织活动仍不能公开。杨柱积极组织地下党员搜集情报,与中共达拉特旗工委书记郝文广取得联系,着手解放达拉特旗的工作。中共达拉特旗工委从准格尔旗进入达拉特旗后,杨柱带领青达门的老党员们,到树林召向郝文广书记汇报工作,请示任务。返回去以后,杨柱带领青达门地区的党员和群众投入紧张的剿匪斗争,为新政权的建设日夜奔忙。
1950年,杨柱病故,终年63岁。临终前他把青达门的老党员们叫到身边,含着泪嘱咐说:“你们要好好听党的话,以后的工作还很多,不要惦念我”。杨柱去世后,中共达拉特旗工委为他召开隆重的追悼会,杨柱的遗体安葬在青达门的山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