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仰浩

发表时间:2020-04-06 16:03:14    来源:《伊克昭盟志》

魏仰浩,民国21年(19328月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市。中共党员。1957年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毕业后先后在伊克昭盟(今鄂尔多斯市,以下简称伊盟)农业处、农业科学研究所从事农业技术工作。后任准格尔旗纳林良种场副场长,伊盟农科所副所长、所长、所务委员会主任,伊盟农业处总农艺师,伊盟政协副主席等职。

魏仰浩曾是全国糜黍科研协作组负责人之一,1988年被推选为中国作物学会粟类作物专业委员会黍稷组首任组长,随后又任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成为全国有名的农业专家。在糜黍科研工作方面,魏仰浩用农家品种整理评选、系统选育和杂交育种等方法,先后育成杭锦旗小白黍、准旗紫秆红黍、伊选青黍、伊黍1号、东胜二黄糜、伊选大红糜(又名6277)、疙瘩小红糜、霉见愁糜、白7219糜、内糜2号、内糜4号、伊糜1号(曾名伊糜5号),合作育成内糜5号等优良品种。其中内糜2号获内蒙古科学大会奖,内糜4号获内蒙古科技成果三等奖,内糜5号为全国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一批审定命名的两个品种之一,1995年获内蒙古科技进步三等奖。内糜2号、伊选大红黍、伊糜1号、内糜5号是伊盟目前的主栽品种。这些品种的推广,有力地提高糜子单产,有些还推广到邻近盟市和省区。20世纪80年代,魏仰浩与其他人合作,完成全内蒙古自治区1055份糜黍品种资源入国家种子库任务。与山西等五省区兄弟单位协作完成《中国黍稷品种资源编目、繁种和特性鉴定评价》,在糜黍方面发表论文40余篇,专著有《糜子的育种和栽培》,系国内关于糜子生产的第一部著作,也是从事糜子科技工作人员的主要参考书。与人合著的有《中国黍稷(糜)品种资源目录》《中国黍稷(糜)品种志》《中国黍稷论文选》等。在农业经济管理方面的论文有《内蒙古伊克昭盟农业布局和发展农业的主要措施》《试论伊盟农业起步的几个技术问题》《试论伊盟旱地农业的重要地位》《伊克昭盟旱作农业发展战略》《内蒙古鄂尔多斯东部地区自然资源特点及旱作农业开发途径和措施》《伊克昭盟种植业考察报告》《伊克昭盟种植业区划初探》《伊盟农业生产的回顾与前瞻》《达、杭旗商品粮基地建设的调查报告》等。

魏仰浩从事农业科学研究的实践和成果对伊盟农业生产及同类地区制定农业发展规划有重要意义。1978年和1983年两次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先进科技工作者,19837月获国家民委、劳人部、中国科协颁发的少数民族地区先进科技工作者奖状,1980年和1986年两次荣获内蒙古自治区劳动模范称号,19865月荣获全国总工会授予的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和“五一”劳动奖章。

 

上一篇:曹克让

下一篇:阿日宾巴雅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