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18-12-21 16:23:28 来源:《伊金霍洛旗志>> 第二十五编 人物 >>第一章 传略>>第一节 革命英烈》
刘三(1915—1948年),汉族,1915年出生,原籍陕西省府谷县沙梁镇庙沟门村,后搬迁到郡王旗新庙乡毕鲁图村居住。家里兄弟姊妹6人,3男3女,刘三最小,祖辈三代靠揽工受苦为生。
1948年春,伊东工委派中共党员蒙古族干部云北峰在准格尔旗的羊市塔、推磨梁建立起一支武装工作队。武工队常常深入到郡王旗的新庙毕鲁图一带进行革命活动。
新庙地区由于1947年遭受百年不遇的旱灾,到1948年许多劳苦人面临着饥饿与死亡。武工队秘密宣传群众,发动群众,让群众明白共产党推翻旧社会建立新中国的远大理想和组织穷人闹革命的道理。
刘三听后,一股革命的激情涌上心来,他早就听说共产党、八路军从南面打过来了,是专为穷人打天下的,将来能过好日子。如今好不容易盼来了共产党、武工队,他二话没说,就跟着共产党干起革命。
刘三性格爽快,敢说敢干。果断地接受武工队布置的任务,开始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投入到反压迫反饥饿、搞粮食赈济百姓的斗争中。
毕鲁图一带的群众听说来了武工队,有的富户偷偷地把粮食埋藏起来,有的逃往他乡躲避起来,有些穷苦人由于受国民党反动宣传的影响,加之对党的政策不了解,瞻前顾后,不敢与武工队接近。武工队员们为安全起见,化装成手艺人,多次在夜间召集刘三、杨二全和杨七十五开会,给他们落实具体工作任务。刘三等人便挨门逐户去做群众的思想工作。经他耐心说服解释,群众解除种种顾虑,刘三的三姐夫高贞也愿意跟着他干,为武工队进一步打开工作局面创造条件。
在广大群众充分发动起来的基础上,武工队决定建立农会组织。6月初,在毕鲁图前沟的香房,刘三、杨二全和杨七十五参加由云北峰主持召开的10余人的秘密会议,听云北峰讲全国各地大好形势和党的政策,以及建立农会组织的重大意义。接着,通过民主选举,产生郡王旗第一个农民协会委员会(简称农会)。农会由7人组成,刘三被选为主任;杨七十五有文化,担任了秘书;杨二全、李双喜、丁四旺、韩富在、张二宽为委员。7名农会成员按其居住条件划分为7个小组,并担任组长,分片负责。
会上,刘三等人还向云北峰、武工队汇报本地群众吃穿等方面的困难。云北峰根据大家的意见,联系实际,部署今后农会的五项任务:1.发动群众开展生产自救,互借互助。动员地主老财拿出粮食来,分发给饥饿的人民。2.侦探国民党自卫队的活动,监视地方上的坏人,随时向解放区递送情报。3.登记夏田地,准备接口用。4.宣传贯彻党的政策,积极发展会员。5.保护武工队干部,行动绝对保密。
会后,刘三遵照会议精神,同杨二全、杨七十五、高贞等人,一起上门说服富户,把他们的粮食借出来,就地分散给到场的群众。如有不肯出粮的存粮户,群众就自发地掏开粮窖分粮。在武工队的支持下,刘三带领群众先后分吃他二哥(逃亡户)刘二小的羊30多只,散发富户粮食3000余斤,接济百余户近300口穷苦人。农会还丈量登记新庙一带的夏田作物,准备等夏田成熟后,给饥民接口吃。通过救灾工作,扩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密切武工队与群众的关系。
农会建立并开展工作后,在新庙一带的震动很大,影响甚广。武工队借此东风,很快在新庙发展一个蒙古自治分会,入会会员20多人,又在新庙、布尔洞门、道劳岱、曼来梁发展11个贫农小组,参加的贫农积极分子60多人。这些群众组织形成强大的革命力量,刘三等人带领群众打富济贫,公开革命,使东胜县爱民乡乡长杨恩山和保长冯伍栓、赵青山等人恨之入骨。他们暗中搜罗地痞流氓扩充自卫队人马,伺机反扑。
7月1日(农历五月二十五日)凌晨,由于敌探告密,国民党东胜县自卫队队长张文茂、副队长王凤鸣带领80余名匪兵,从四面八方包围毕鲁图村。自卫队将刘三、杨七十五、杨二全、杜锁换、高贞等人及其亲属等10人捆绑起来,还抢走他们的牲畜、粮食和衣物。
敌人带着刘三等人走到本坝沟霍吉特拉壕时,把他们全部捆吊在农民贾茂和家的房梁上,严刑拷打,用尽酷刑,逼问武工队和农会的组织活动情况。刘三等人被打得遍体鳞伤,死去活来,但他们始终不泄露半点秘密。敌人见什么也得不到,便恼羞成怒,将刘三、杨七十五、杨二全和群众高贞、苏秉等5人残酷杀害。刘三时年33岁。
驻在克锁沟的武工队得到农会遇难的消息,立即赶往出事地点营救,但为时已晚。
1950年,郡王旗人民政府在毕鲁图召开革命烈士追悼大会,授予刘三、杨七十五和杨二全“革命烈士”的光荣称号,重新将他们安葬在该村地形最高的老姑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