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18-12-23 17:04:16 来源:《凉城县志 >> 第二十编 文化事业 >> 第三章 文物胜迹 >>第四节 出土文物》
出土文物
资料来源:《凉城县志 >> 第二十编 文化事业 >> 第三章 文物胜迹 >>第四节 出土文物》
1987年文管所组建后,建立文物陈列馆,收藏了出土和民间流散文物及革命文物等430余件。此外有一些历年出土的珍贵文物收藏于内蒙博物馆、乌兰察布盟文物站等文物单位,还有老虎山、园子沟、毛庆沟出土的一部分文物,陈列于老虎山遗址文物馆中。
历年出土的珍贵文物有:
1956年,东十号小坝滩出土的一批金银印和金饰牌。
金银印为西晋王朝颁发的“晋鲜卑归义侯”“晋乌丸归义侯”金印和“晋鲜卑率善中郎将”银印。金饰牌有戒指、饰件等,这些饰牌都制成各种动物形状或以动物纹为装饰图案,其中有群兽纠结形饰牌2件,其一为4个兽头张嘴圆眼,兽身连为一体。饰牌上部两兽头之间有一披发人物像,下部似有两个小兽头连在一起,身上有两个凸起的圆形饰物。另一为4兽分两排,上排两个曲肢,头向外,四肢屈曲前伸,尾口卷成环状,两兽尾部相接,下排的兽与上排造型一致,但呈伫立状;虎吞兽纹饰牌,为虚幻的图案化虎纹,虎张嘴,尾上卷至背上,尾与背之间镶嵌宝石(已脱落),从虎背往下,由颈部起至臂部,又经腹下至颈下有一条花边曲线,在曲线之内,前后均有一兽头和菱状图案,在虎颈下边,还有一伫立状小兽,造型奇特,以夸张的手法表现了猛虎吞食野兽于腹中的虚幻形象。伴随出土一件背面刻有“猗金”三字的群兽纠结纹饰牌。
从蛮汉山出土的动物纹饰牌有2件,其一为羊纹饰牌,四蹄屈曲,头上角弯曲至脊中,尾上翘;另一为双羊纹饰牌,呈哺乳状,母山羊昂首伫立,头上有环状角延至颈后,短尾上翘,母体下依偎一羊羔,作回首状,脊有纫,长3.7厘米。崞县窑出土纹饰精制的铜壶和动物纹饰牌。饰牌呈虎咬马式,虎呈伫立状,张嘴咬住马的颈,马头向后,身体微屈,前后肢呈卧状,与饰牌前缘结,在饰牌底部和前部边缘,饰凹入阴线纹,虎的尾部有3个圆形镂孔,长9.2厘米,最宽5.5厘米。
还有从民间收集的出土流散文物有新石器时代的三足瓮、辽三彩帎、三彩壶、汉代的双耳狮头壶、酱釉瓶、明清时代葫芦瓶及其它出土文物家常富贵铜镜、铜印、蛇纹鬲、金冠、铜模、铜棺等。
全县各地历年来出土了大量的战国—清代的钱币,尤以战国、北宋钱币为最多,战国钱币中的布币和刀币种类齐全,而且有较多燕国的钱币。
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
毛庆沟出土:
兵器和工具类
青铜器:短剑、铜刀、铜戈、铜矛、铜镞。
装饰品类
项饰:石珠、骨珠、绿松石环等小型串珠。
腰带饰:带扣、带钩、动物纹饰牌、铜环、铜扣、兽头饰、鸟形饰。
佩饰品:铜管状饰、铃形饰。
车马具类
青铜器:铜马衍、节约
老虎山遗址出土:
生活用具类
陶器:小口鼓腹罐、泥质褐陶罐、小口鼓腹瓮、陶盆、豆盘残片、簋形器、鬲、双耳罐、钵、小口瓮、素面双耳罐、花边口沿罐、直壁缸、敛口瓮、斝、斝式鬲等。
革命文物:长征干部李贵丑用的公文包,李树槐等砍杀日军用的面杖、刀、儿童团站岗放哨用的矛,李德威保存的120师用过的皮褥子,贺龙元帅在井沟子、土台子使用过的遗物水桶、石磨、油灯,绥南专署遗物小木凳、手雷、炮弹、刺刀,郭老虎赴朝慰问赠送的铅片,各类通知书、文件、扁担、筐了等。
石磨盘与石磨棒
永兴水库出土的驼鸟蛋化石
小口双耳鼓腹罐王墓山遗址出土器物
小口鼓腹罐(坡上)
盆罐 (坡上)
素面双耳夹砂罐
斜腹盆
园子沟遗址出土器物 敛口罐
陶钵
石器
老虎山遗址出土器物 斝
直壁缸
斝式鬲
灶
陶壶
算筹
彩绘陶壶
北营墓地出土器物
境内出土 刀币、布币
征集 篮纹罐(新石器)
崞县窑乡征集 三足瓮(夏)
马鞍桥山遗址出土 鬲(夏)
征集 小瓷羊(明)
铁釜(元)
征集 铁磬(清)
毛庆沟墓地出土 动物纹铜饰牌
沟墓地出土 铜戈
毛庆沟墓地出土 玛瑙·绿松石·水晶珠项饰
饮牛沟墓地 动物纹牌饰件
十三号乡出土 陶釜(汉)
乡出土 陶罐(汉)
征集 千秋万岁瓦当(汉)
征集 酱釉瓶(隋唐)
双耳狮头方口壶
征集 彩盘(辽)
麦胡图乡出土 瓷碗(辽)
厢黄地乡出土 三彩瓷枕(辽)
四兽形金饰件
右图为背面“猗金”铭文
兽形金饰件
兽形金饰件
麦胡图乡出土 铜模(辽)
《家常富贵》铜镜
铜镜(金元)
永兴乡出土 斗(汉)
十四号遗址出土器物 牛腿瓶
瓷瓶
征集 瓷坛(明)
征集 葫芦瓶(元)
“晋乌丸归义侯”金印
“晋鲜卑归义侯”金印
“鲜卑率善中朗将”银印
征集 双耳扁圆壶(辽)
厢黄地乡出土 砖(元)
毛不浪遗址出土 瓷罐(元)
征集 瓷罐(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