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开沟遗址

发表时间:2018-08-08 14:13:33    来源:《伊克昭盟志 > 伊克昭盟志(五) > 卷三十三 文化 > 第五章 文物 >第一节 历史文物》

5.朱开沟遗址.jpg

8..png 

位于伊金霍洛旗纳林塔乡朱开沟村。该遗址1974年发现,19971984年,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对其进行了4次发掘。遗址地貌侵蚀严重,被冲沟分割成数个相对独立的分区。在地层堆积保存较好的地带,依自然地形划分为7个发掘区,总发掘面积约4200平方米。

Ⅰ~Ⅱ区相互毗邻,位于沟掌的东北台地上,发掘面积共约4000平方米。在这里发现房址87座,灰坑207个,墓葬329座,瓮棺葬19座。出土可复原陶器约500件,石、骨、铜器800余件。

Ⅰ、Ⅱ、Ⅲ、Ⅴ区文化层堆积较厚,中心地带系居住区,除分布部分儿童瓮棺葬和少量墓葬外,发现的遗迹主要是房址和灰坑(窑穴),在其外围分布有较集中的墓葬群。

Ⅲ、Ⅳ区文化层堆积较薄,为集中的墓葬区,未发现其他遗迹。

依据地层关系及对出土器物进行的类型学排比,可将朱开沟遗址Ⅰ~Ⅲ区的遗存分为五段。一段的时代相当于龙山时代晚期;二、三、四段分别相当于夏代的早、中、晚期;五段相当于商代前期。由于其具有独特的文化特征并有一定的分布地域,因此,以它的文化内涵为代表的遗存已被命名为“朱开沟文化”。

朱开沟文化分布地域,北起阴山南北,南至窟野河水系,西自伊克昭盟(今鄂尔多斯市)腹地,东至泽灌流域。年代(朱开沟文化分三期五段。这里指朱开沟中遗址第三段——丙组器群命名的文化,而不是全部)约相当于夏至早商时期(公元前2200年~前1500年)延续到晚商西周。居住址选择在河沟、湖泊附近的合地上,房子既有丰地穴式,也有地面建筑,既有连间,也有单间。附近窖穴,多数为圆形筒状。墓葬有单人竖穴土坑墓,仰身直肢。有蚌壳、串珠、带纽等随葬品,有各式瓮棺葬,以埋葬幼童。大型石器以磨制为主,还有细石器、陶制、骨器。曲型的器物是截面呈椭圆形的窄首宽刃石斧、长条形舌状刃单孔石铲、半月形石镰、梯形侧弯刃单孔石刀,蘑菇状陶垫等。在第五段遗址中(距今35003000年)还出现镞、戈、刀、短剑等青铜兵器以及铸造铜器的范。鄂尔多斯青铜器时代文化,是属于商、周时代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遗存。

朱开沟文化代表性器物为花边鬲、三足瓮、单把鬲、大口尊、带纽罐、花边口沿罐、以耳罐、豆、壶等。其特征,如棱纹鬲为砂质薄胎红褐陶,矮侈领,多袋足中空。通体施细密的竖绳纹。绳纹上又附贴棱纹。

朱开沟文化是定居的农耕文化,但晚商以后,其遗存渐趋减少,大约是由定居农耕向畜牧经济转变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