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的著名寺庙

发表时间:2015-11-11 09:05:56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志·宗教志

乌审召

该召位于乌审旗乌审召苏木所在地。相传在16世纪70 年代,有一个青海藏族游僧囊素喇嘛来到乌审旗一带传教。有一次,他来到商达河附近富户宝音图台吉家中诵经祝福。从此,在宝音图台吉的资助下,建立了一个3间小佛堂,供奉释迦牟尼佛像和《甘珠尔》经。17世纪初,在此基础上扩建为一座小庙,集中少数喇嘛诵经拜佛,故称“甘珠尔庙”。这就是现在乌审召所称谓的古庙。以后在古庙北边高坡上建立一个大(象征将军)小(象征士兵)12个敷包,故又称“甘珠尔敖包”。每年农历正月十三日和六月十三日,举行祭敖包活动。

乌审召正式建庙是在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清政府下旨允许在乌审旗建立寺庙。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由乌审旗第五代贝子拉喜则仍住持建立索科钦大殿(面宽7间、进深7间,共为49间)。寺庙建成后,该旗第六代贝子沙格达尔扎布派人到西藏,向第五世达赖喇嘛请求派高僧来住持乌审召的宗教活动。五世达赖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派遣在西藏的喀尔喀喇嘛罗布生道尔吉拉然巴(即第一世葛根)来住持庙务。

罗布生道尔吉拉然巴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住持兴建却伊拉扎仓殿,并于次年建立却伊拉扎仓。此后,该召在历代葛根的住持下逐年扩建,形成乌审旗第一大寺庙。乌审召设有4个扎仓,即却伊拉扎仓、卓德巴扎仓、丁科尔扎仓、满巴扎仓,鼎盛时期喇嘛达1 200人。

该召规模大,殿堂多,在殿堂之内所供佛像种数繁多,其中主要有:

索科钦大殿  内供5尺高、镀金铜质宗喀巴像1尊;5尺高铜质镀金千手千眼观音像3尊;5尺高铜质镀金牙门达嘎(大威德金刚)像1 尊;宽3尺,高7尺,雕刻龙风图案的佛龛1座;铜质四大天王像和加钦修当佛像各1尊。两侧存放经卷、法器等物。

却伊拉扎仓殿  2层楼,下层49间。内供1尺高铜质镀金宗喀巴像1尊,5尺高铜质迈达理佛像1尊,3尺高钢质释迎牟尼佛像1尊,5尺高银质文殊菩萨像1尊,3尺高铜质吉祥天母像1尊,斯钦夫人手绣3尺高、2尺宽绿度母像1尊。此外,还有很多唐卡画像和经卷、法器等物。

卓德巴扎仓殿  共18间。内供四臂观音菩萨塑像1尊、观音菩萨成佛故事图、德木楚克(胜乐金刚)塑像等。还有各种供品、供物、法器和经卷。

丁科尔扎仓殿  该殿共2层。下层为25间,内供释迦牟尼铜质像和丁科尔佛铜质像、曼陀罗城图案及本扎仓所用法器、法物。

满巴扎仓殿  共18间。内供”敖特奇”药师诸佛像。

葛根宫  1处大院落。葛根住室2层小楼、佛堂、侍服人员住室、办事处、厨房、接待室,共40余间房屋。

却伊拉库伦殿  共44间。内装饰有宇宙结构画图案,须弥山图案及喇嘛举行却伊拉法会或进行辩论时所需要设备和法物。

庙仓  共有10余处。即索科欽仓、葛根仓、却伊拉仓、丁科尔仓、卓德巴仓、满巴仓、能乃仓、甘珠尔仓(古庙)、劳本仓、乃丹仓、公拉嘎仓等。

菩提金刚宝塔  民国23年(1934年),第九世班禅到伊克昭盟杭锦旗诵经时,应乌审旗王爷请示,九世班禅让他仿照印度“道尔吉丹”大塔(菩提伽耶大塔)在本旗内建造一座菩提金刚宝塔,以求全旗吉祥平安。根据这一旨意,乌审召派高僧到印度用3年时间考察,取回图案。民国29年(1940年),宝塔动工。民国31年(1942年)竣工。塔基方圆为25 丈,高7丈,塔顶“金”字形。塔顶装饰物均用紫铜、黄铜制作,并用金银镀之。塔内装有元宝、金银制物、珠宝等物和“七海之水”等宝物甚多。共花费30余万银元。

寺庙北侧有大白塔一座,寺庙周围有小白塔20余座、喇嘛房舍300 余座。

乌审召是旗庙,又是乌审旗第一大寺庙。设却伊拉、卓德巴、丁科尔、满巴4个扎仓。鼎盛时喇嘛达1 000余人。

鄂托克召

鄂托克召.jpg

鄂托克召(即新召庙),是清代鄂托克旗扎萨克王爷修建的寺庙。当初赐名乌力吉图沙日召,后来迁至伊克乌素地方重建。重建后俗称新召庙,也称鄂托克召,将原址的寺庙称豪沁召(旧庙)。

鄂托克召是鄂托克大草原上一派金碧辉煌的建筑群,容藏蒙汉各民族艺术特色为一体的藏传佛教寺院,是民族文化遗产。在昔日游牧生活的社会环境中,它曾经是蒙古族宗教、文化、经济、教育和医疗中心,在鄂尔多斯高原享有盛名。

清顺治六年(1649年),清政府将鄂尔多斯部划分为6个旗,实行盟旗制度。鄂托克地区为鄂尔多斯右翼中旗。

清顺治九年(1652年),鄂托克旗首任扎萨克善丹贝勒,在王府谒见应召赴北京的五世达赖喇嘛罗桑嘉措。是年,遵照达赖喇嘛旨意,在王府所在地亲自住持修建王爷庙,并决定在全旗建13座庙、36座殿堂等。王爷庙落成之后,禀报朝廷,朝廷赐名热西达尔杰岭。王爷庙是全旗主寺,每年农历七月十九日跳查玛舞,每月初八、十五、二十五、二十九日,定期唪诵药师经、无量寿经、救度佛母经、四曼荼罗供经、阎曼德迦灌顶经、六臂护法经、阎罗王经、天母经、北方多闻天王经等。

第二任扎萨克索诺木,增建密宗经院,供奉救度佛母、白伞盖佛母、药师佛、遍知佛和阎曼德迦佛。

第三任扎萨克松喇布,先增建一座5间大殿,供奉宗喀巴师徒3 尊、绿度母、六臂护法、多闻天等佛像。接着又修建一座51间大经堂和增设喇嘛住所,并把庙内陈设装饰全部更新,使之成为远近闻名的大召,清政府赐名吉祥慧瑞寺。

后来,历任扎萨克还增修了诸多显密宗经堂,供各种佛像。

民国38年(1949年)8月,鄂托克旗和平解放,人民政府贯彻“信教自由、保护召庙”政策,有步骤地进行宗教改革和爱国主义教育。在牧区民主改革中,废除宗教上层的封建特权、削减法事经会次数,通过入牧业社、公私合营等手段,将庙仓牲畜成为集体所有制财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少喇嘛还俗娶妻,参加生产劳动,部分年轻喇嘛参加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新召庙在册喇嘛290名,其中常住喇嘛155名。至1955年,减少到73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新召庙有琉璃大召、大经堂、显宗经堂、密宗经堂、时轮经堂等5大殿堂和多闻天王殿、五勇猛明王护法殿、密宗护法殿、守斋行堂、时轮六臂护法殿、经学院殿、康村7座小殿,共有12座殿堂,共253间;活佛、大喇嘛、王爷府邸6处,67间,庙仓总务处4 所、僧寮共118所485间。有2 297匹马、670头牛、4 700余只羊,还占有元宝、银元等财物。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新召遭到严重破坏,毁为一片废墟。

1984年,为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落实宗教政策的精神,经伊克昭盟行署批准,将新召庙指定为鄂托克旗宗教活动点。1985年,喇嘛们把九世班禅下榻过的府邸修葺一新,开展诵经和法事活动。1986年,在十世班禅大师关怀下,请回来一套《甘珠尔经》,安放于活动点。是年,由于僧俗信众共同努力和主管部门的支持,重建15间时轮经堂和9间五勇猛明全护法殿。1987年,重建9间康村殿。1995年,扩建为12间,新召庙依法登记为鄂托克旗宗教活动场所。

1997年,重建9间密宗护法殿,由罗桑隆如布班智达六世罗桑次成(宝勒德)喇嘛住持新建一座银德木佛塔。由北京雍和宫堪布喇嘛罗桑却日格赠送的一套《丹珠尔经》庋于新召庙时轮经堂内。于2005年6月6日举行重建琉璃大召奠基仪式。一期工程计划建设琉璃大召、住持喇嘛府邸、寺庙财务处、门殿四座建筑。至2007年底,已完成建筑面积577平方米的藏汉式大召,建筑面积分别480平方米的砖混结构的住持喇嘛府邸和寺庙财务处。2008年,完成了门殿建设和整个建筑的漆画工程。同时在塔尔寺等地订制数尊铜铸木雕佛像。

新建大召,外墙为绿色琉璃砖,庙顶为黄色琉璃瓦,木框架结构,庙檐正中悬挂着用藏蒙汉三种文字书写的“吉祥慧瑞寺”匾额。整个建筑巍然高耸,飞檐四出,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光彩夺目。

准格尔召

该召位于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西南部,始建于明天启三年(1623年)。传说成吉思汗19代孙准格尔部执政官东日布台吉在准格尔旗西南部乌力吉图山前看到一处风水宝地,这里山清水秀,森林茂密,百花争艳,水草丰美,且有东西8道小溪流水汇聚于此,象征一切吉祥和智慧都汇集于此。于是,他决心在这里兴建寺庙,弘扬佛法,通过筹集5万两银子,修建了一座寺庙。以后,在清代康熙、乾隆年间,陆续扩建,终于形成大型寺庙。

准格尔召是汉藏结合式的大型寺庙。该召殿堂很多,以索科钦大殿为中心,共有34座殿堂、5个扎仓、8座庙仓、2处葛根宫、1处札萨克行宫和300余间喇嘛房舍。鼎盛时期喇嘛达1 000余人。

明天启三年(1623年),东日布台吉开始兴建该召索科钦大殿(面阔9间、进深9间,共81间),是一座有42根立柱的2层楼阁,经过3年时间完成。这座大殿是黄绿相间,瓷瓦顶盖的汉式大殿。后来,他又在索科钦大殿西侧增建了迈达理庙,东侧增建了巴达玛桑布(莲花生)庙,在前面增建了四大天王殿、钟鼓楼和大经堂。铸造了一口 500公斤重的大钟,悬挂在钟楼上。明熹宗赐名“秘宝寺”。此后,东日布台吉的后代和该召喇嘛继续进行扩建。清康熙年间,赐名“宝堂寺”。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该旗色代台吉等人派人到西藏,请达赖喇嘛派高僧来住持寺庙。由达赖喇嘛选派喀尔喀喇嘛(从小在西藏拉萨修习经典)席力图额尔德尼喇嘛任该召住持喇嘛,即第一世葛根。清乾隆十五年(1750 年),由该旗贝勒那木吉勒道尔吉用500两白银,在北京铸造了镀金曼殊希利(文殊菩萨)佛像,供奉在索科钦大殿。同年,修建了却伊拉扎仓殿。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修建了丁科尔扎仓殿。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修建了葛根宫。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修建了葛根陵殿。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修建了卓德巴扎仓殿。清道光年间,修建了满巴扎仓殿。这样,准格尔召已经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寺庙建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