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科技研究之专业研究所(一)

发表时间:2018-09-05 10:58:29    来源:《伊克昭盟志 >> 伊克昭盟志(五) >> 卷三十七 科技 >> 第一章 科技研究 >>第八节 专业研究所》

伊克昭盟农业科学研究所

伊克昭盟(今鄂尔多斯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1959年建立,为科级建制的事业单位,隶属伊克昭盟农业局。19654月,合并农业、林业、畜牧三个科学研究所为伊克昭盟行政公署农牧林科学研究所,所长王维裕。1967年,撤销农牧林科学研究所,重建农业科学研究所,仍隶属于伊盟农业局。19722月,农业科学研究所撤销,19733月恢复。

1959年,农业科学研究所设在东胜县(今东胜区)塔拉壕,1973年恢复后,新址建在东胜县城关镇,原所址划为研究所属塔拉壕试验场。1973年又建立达拉特旗大树湾新民村试验场。70年代,伊盟农业科学研究所曾一度迁到杭锦旗良种场。1988年,伊盟农业科学研究所有职工49人,其中科技人员24人。

伊盟农业科学研究所有实验基地二处,总面积2680亩,建筑面积4300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83万元。

伊克昭盟农业科学研究所的中心任务是为旱梁区服务:培育旱地糜、谷、山药新品种及研究旱地栽培技术,引进、示范、推广、应用先进科学技术,用科学手段提高产量,发展商品粮基地,为解决伊克昭盟地区粮食自给创造条件。

19591988年,伊克昭盟农业科学研究所立项研究的科技项目286项,其中取得科研成果及推广成果的有48项,获奖成果13项。

“竖井排灌改造盐碱土技术在达旗沿滩应用”项目,研究期为19781983年,主持及参加人杨金禾、张彩云等,1983年获中国农牧渔业部技术改进二等奖。

“内糜3号育成与推广”,研究期为19731978年,主持及参加人刘培墀、郝德良、马玉花等。该项目于1980年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科技成果四等奖,同年伊盟盟委和行署授予科技成果一等奖。1983年内蒙古农业厅授予技术进步四等奖。

“育成内糜2号”,研究期为19631976年,主持及参加人魏仰浩等。该项目于1980年被伊盟盟委和行署授予科技成果一等奖。

“育成内薯5号马铃薯”,研究期为19741984年,主持及参加人阎世祥、郭鸿民、张米仓等。该项目于1987年被内蒙古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授予科技成果三等奖。

“糜子主要性状遗传力的研究”,研究期为1978年,主持及参加人魏仰浩。该项目于1981年被内蒙古农业厅授予科技成果四等奖。

“育成黑龙江11A0X小老汉杂交高粱”,研究期为19721974年,主持及参加人刘海涛、董进亚等。该项目于1980年被伊盟盟委、行署授予科技成果二等奖。

“小麦花粉培养基的改革”,研究期为19761979年,主持及参加人白焕清、张良砚等。该项目于1980年被伊盟盟委、行署授予技术改进三等奖。

“育成内糜1号”,研究期为19721976年,主持及参加人刘培墀、郝德亮等。该项目于1980年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科技成果四等奖。

“竖井排灌改造盐碱地”,研究期为19751981年,主持及参加人蒋瀚文、杨金禾、钟跻生、杨福保、贾雪松等。该项目于1981年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科技成果三等奖。

“育成内单1号玉米杂交种”,研究期为19721977年,主持及参加人李鹏、张良砚、刘福在、张志超等。该项目于1980年被伊盟盟委、行署授予科技成果二等奖,1981年被内蒙古农业厅授予科技成果四等奖。

“育成怀六武110玉米杂交种”,研究期为19721977年,主持及参加人李鹏、张良砚、刘福在、张志超、于国瑞等。该项目于1980年被伊盟盟委、行署授予科技成果三等奖。

“手摇超低量喷雾器研制”,研究期为19741976年,主持及参加人王田荣、李润兴、郝良后等。该项目于1980年被伊盟盟委、行署授予科技成果三等奖。

“内糜4号育成与推广”,研究期为19731982年,主持及参加人魏仰浩、尚久崇。该项目于1982年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科技成果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