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18-08-19 14:59:06 来源:《伊金霍洛旗志 >> 概述》
伊金霍洛旗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陵园所在地,是神府—东胜煤田的精煤生产基地之一,是全国治沙造林的先进集体,是鄂尔多斯细毛羊的主要产区之一。这里既是国际、国内的旅游圣地,又是国家能源开发建设的重点地区。旗府所在地阿勒腾席热镇距伊克昭盟(今鄂尔多斯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胜市(今东胜区)40公里。
伊金霍洛旗地势由西向东倾斜。总面积5899.6平方公里。东部属晋陕黄土高原的北缘水蚀沟壑丘陵区,中部为坡梁起伏的鄂尔多斯高原,西部是毛乌素沙漠与毛乌素沙地残省区。海拔高度在1000~1500米之间。境内外流河有乌兰木伦与窟野河两大水系,共有干流13条,均属黄河水系;较大的内流河6条,多为季节性河流;大小湖泊29个,较大湖泊6个,本旗属中温带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6.2℃,无霜期一般在127~136天之间,年平均降雨量为358.2毫米。
举世闻名的成吉思汗陵园,坐落在旗府所在地阿勒腾席热镇南25公里处的伊金霍洛苏木所在地北侧的甘德利敖包山上。威震欧亚、久负盛名的蒙古大汗,气势雄伟、金碧辉煌的陵寝大殿,古风扑面、幽情顿生的“元代行宫”,别具一格、源远流长的蒙古族风情,林木葱郁、花香鸟语的甘德利草原,引来多少中外游客、名人志士参观游览。曾先后前来伊旗参观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赵紫阳,现任党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国务院总理李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习仲勋、陈慕华、马文瑞,原国家副主席乌兰夫,国务委员陈俊生、李铁映、邹家华,全国政协副主席费孝通等。
郡王旗王爷府,集中外古建筑艺术为一体,造型别致,幽雅古朴,砖雕石刻,龙飞凤舞,经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沧桑,仍然保存完好。人们可以从中领略封建社会王爷生活与工作的独特环境。
浩瀚无际的毛乌素沙漠,巨浪排空的新月型沙丘,在风和日丽的蓝天下,使人感到自然界的博大雄浑、纯洁无瑕。到了莺飞草长的时候,在台格苏木的沙漠飞播区,牧草葱茏,沙柳荡漾,野鸡野兔,成群结队;沙洼里的积水,清澈透明,蒲草茂密,水鸟游艺;盛夏时节,羊柴花开,飞播区变成花的海洋。花丛中,蜂蝶飞舞,小鸟啁啾;蓝天下,雄鹰翱翔,百灵歌唱。这里也可看到人类征服大自然的奇迹。
伊金霍洛旗堪称鄂尔多斯高原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里有乌金滚滚、日夜喧嚣的布连矿区;有草原广袤、牛羊遍布的蒙古族牧民聚居的牧业区;有亩产千斤、鱼米并收的汉族农民居住的半农半牧区或农区;有绿荫如盖、流彩飞翠的三百万亩人造森林;有星罗棋布、产鱼出碱的大漠湖海,奇景异致,美不胜收。
伊旗矿产资源非常丰富,现已探明的煤炭储量139.15亿吨,煤质特优,是神府一东胜煤田的主要产煤区之一。
石英砂储量1800万吨,是全国少有的优质砂;粘土遍布全旗各地;还有泥炭、天然碱、石灰岩等。
伊旗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种植业的灌溉水源主要靠地下水供给。地下水分布是由东向西逐步增加。西部地区属白垩纪含水层,地下埋深2~ 14米,水质良好。东部地区地下水资源较贫乏,部分地区水质含氟较高,经过逐步改造,这种状况已得到改善。
伊金霍洛地域,历来为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游牧地。清顺治六年(1649年),额璘臣受清廷封为多罗郡王,鄂尔多斯自成一盟,划分为六旗,额璘臣为六旗之首即伊克昭盟第一任盟长,居中直领左翼中旗(习称郡王旗)。六年之后,额璘臣族弟乌巴什一支(原不属札萨克正统),因屡建功勋,曾孙定咱拉什于雍正九年(1731年)晋为一等台吉,子孙繁衍,无界游牧,请求清廷增设一旗,于乾隆元年(1736年),清高宗命乌审旗析地一段增设右翼前末旗,任定咱拉什为札萨克,习称札萨克旗。额璘臣移居郡王旗后(约1646年),将原在王爱召供奉的成吉思汗八白室移置大伊金霍洛,划拨今伊金霍洛苏木地为守护成吉思汗陵寝的达尔扈特部落牧地。解放后的1958年,郡、札两旗合并,改称伊金霍洛旗,到1989年,全旗辖14个乡、苏木,2个镇,总人口133 755人,其中蒙古族8381人,其他少数民族257人。
伊金霍洛人民一向不畏强暴,富有革命斗争传统。早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伊金霍洛的进步人士就受到共产主义思想的影响。当时札萨克旗喇嘛庙的班第达活佛旺丹尼玛,因发动群众搞“独贵龙”民主革命运动,被北京政府国务总理段祺瑞软禁北京雍和宫四年。他1919年就和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多次接触。到1925年10月,内蒙古人民革命党在张家口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决定成立内蒙古人民革命军,旺丹尼玛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和内蒙古人民革命军总司令。同年腊月,他从张家口返回郡王旗、札萨克旗等地组建革命武装,有力地配合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1927年,郡王旗西协理贡布札布保护过共产党人奎璧、纪松龄。1934年,神(木)府(谷)苏维埃政权建立时期,贡布札布与陕北工农红军领导人王兆相结为友好,给陕北红军支援枪支弹药。1938年,中共地下工作领导人乌兰夫随同绥远省蒙旗独立旅进驻郡王旗赤劳图和徐家梁一带,札萨克旗王爷沙克都尔札布,郡王旗王爷图布升吉尔格勒多次与乌兰夫接触,接受乌兰夫的抗日宣传。1941年,图布升吉尔格勒应国民政府之召赴渝(重庆)述职,途经延安,受到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政府的热烈欢迎,毛泽东、朱德接见了图王及随行人员,毛主席赞扬了图王热爱祖国、拥护抗日的精神,并设宴款待了他们。1943年,札萨克旗新街镇以西协理、札旗保安队司令鄂其尔巴图和保安队一连连长老瑞为首发动了震惊全国的“三·二六”事变,与强制开垦的国民党统治者进行了殊死的斗争。就此事,沙王派代表到延安向中共中央作了汇报,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嗣后,武装抗垦的主要领导人之一老瑞遭到国民党的杀害。1948年,中共伊东工委派云北峰、杜绍玉在郡王旗组织武工队,在新庙毕鲁图村组织郡王旗第一个农民协会和“新召蒙古自治分会”,在白色恐怖下开展群众工作。下半年,建立中共东郡工作委员会,负责开辟郡王旗和东胜县的工作。伊克昭盟盟长、札萨克旗王爷鄂其尔呼雅克图和郡王旗王爷图布升吉尔格勒都通过王府其他官员向中共伊东工委表示欢迎和平解放的态度,1949年郡、札两旗为和平解放作出积极的贡献。
伊金霍洛人民一贯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尊严,坚决反对分裂祖国和丧权辱国的行为。1911年,外蒙古的哲布尊丹巴活佛,联合外蒙古王公,在沙俄的支持和策划下,于库伦组织起“大蒙古帝国”,公然宣布独立,给伊盟连下两道“圣旨”,让蒙古族人民脱离中华民族大家庭。当时郡王旗王爷特古斯阿勒坦呼雅克图和札萨克旗王爷沙克都尔札布坚决赞助共和,不承认俄库条约,反对成立“大蒙古帝国”,给哲布尊丹巴活佛的叛国活动以有力的回击。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锡林郭勒盟副盟长、西苏尼特旗王爷德穆楚克栋鲁普(德王)暗中与日本人勾结,搞起所谓的“蒙古自治运动”,1937年10月,日本人操纵德王在归绥市召开第二次“蒙古大会”,成立“蒙古联盟自治政府”。为利用沙克都尔札布盟长的影响以拉拢伊盟各旗王公,会前派飞机到札旗迎接沙王,沙王未去。随后,日军驻包头司令官派遣特务内田勇四郎来伊盟诱降各旗王公,乘汽车窜到郡王旗活动,图布升吉尔格勒王爷坚决抵制,使内田勇四郎的阴谋未能得逞。1938年3月,日军进攻东胜,图王命令保安二队配合国民党军队反击日军,取得东胜保卫战的胜利。由于伊盟各旗王公坚决抗日,使日军侵占伊盟的计划落空。
伊金霍洛旗蒙汉各族人民在近半个世纪的历史烽烟中,为争取民主、平等、自由、解放,进行过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洒下了他们沸腾的热血,留下了他们闪光的脚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团结奋斗,经历了不少艰辛曲折,使这片落后、贫穷的土地逐步走向文明、富裕。
伊金霍洛旗是“林牧为主,农林牧结合”的大农业经济区。农、林、牧三者并存、互相依赖,已成为当地特殊的经济格局。
畜牧业,是本旗蒙古民族的传统主业。1949年,郡、札两旗牲畜总数为17万头只,到1989年底,伊旗牲畜存栏总数为58.61万头只,其中大畜3.06万头。大畜品种主要有马、牛、驴、骡,小畜有绵羊、山羊。生猪是伊旗的主要肉源,猪肉约占总肉类的70%。1989年底,生猪存栏3.76万口,年末养鸡27万只。年产肉类6534吨,鲜奶300吨,禽蛋1025吨。年产皮张10万张,绵羊毛1063吨,山羊绒28吨。
解放前,本旗畜牧业处于自然游牧状态。解放后,贯彻执行“禁止开荒,保护牧场”的政策,逐步走上定居放牧、建设养畜的道路。70年代,党和政府发动群众大力开展种树、种草、种柠条的大规模的草原建设,农耕地大量退耕还林还牧,使荒漠和半荒漠的草原植被得到明显改善。特别是80年代初实行了畜、草双承包责任制,使畜牧业生产向着“稳定、优质、高产”的方向迅速发展。全旗512万亩可利用草场,平均每百亩载畜量达到11.5头只。部分地区的牲畜由全放牧逐步转向了舍饲和半舍饲。育肥羊遍及全旗各地,一年四季都有育肥的鲜羊肉上市。牲畜出栏率由70年代以前的15%提高到1989年的21%。牲畜质量也有很大提高,本地选育和外地引进的良种和改良种绵羊占绵羊总数的90%。本地培育的鄂尔多斯细毛羊誉满全国。全旗有山羊21.6万只,其中白绒山羊占山羊总数的53.8%,外地引进的阿尔巴斯白山羊、盖县白山羊已成为伊旗白山羊的主要品种。
伊金霍洛旗的种植业,是从清朝末年放垦开始的,到民国年间,全旗的种植业已形成规模。清廷和民国政府推行了一条“移民实边”的政策,封建王公贵族为得到眼前的利益,将大量的牧场出租或出卖给汉族农民。汉族地主阶级将土地大量集中在自己手里,形成了地方割据势力。1949年,郡、札两旗有耕地123.2万亩,粮食总产量2159万公斤,平均亩产17.5公斤。解放后,党和政府提倡“少种、多收、稳产、高产”,大搞以兴修水利、改良土壤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贯彻《农业八字宪法》,推广科学种田,到1989年,全旗农耕地压缩到36.39万亩,水浇地发展到4.57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2240万公斤,油料达到430万公斤。粮食作物主要品种有糜子、谷子、玉米、高粱、荞麦、山药、大豆等;油料作物主要有葵花、胡麻、麻子等,以葵花为主。
伊旗有果园2428亩,以梨、苹果居多,还有葡萄、海棠、海红子、桃、杏等。1989年,水果总产量215吨。
全旗有养鱼水面13.23万亩,已利用6.2万亩。可养鱼的天然湖海、人工塘坝在全旗各地星罗棋布。1989年鲜鱼产量380吨,主要鱼种为鲤、鲫、鲢、草等。伊旗鲤鱼享誉内蒙古西部。
伊金霍洛旗的林业,在本旗的大农业经济中占十分重要的位置。可以说,没有伊旗的林业便没有伊旗的畜牧业和种植业。伊旗地处毛乌素沙漠的荒漠和半荒漠地带,风沙对牧场和农田的危害相当严重。由于五六十年代没有充分重视植被建设,到1972年,全旗沙化面积达到304万亩,农牧业生产连年歉收。1974年,伊旗党政和全旗人民上下一致形成共识,治沙造林是伊旗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每年春秋两季发动群众,采取乔、灌、草结合的方法,治沙30万亩。到1989年,全旗实有林面积达到26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6.6%,木材活立蓄积量达90.98万立方米。防护林占林业总面积的75.4%。乔木以杨、柳为主,灌木以沙柳、柠条为主,针叶林有油松、樟子松。伊旗是“三北”防护林带重点建设旗县之一。1985年荣获国务院三北防护林建设领导小组、国家林业部三北防护林建设一期工程先进单位和中央绿化委员会全国绿化先进单位的称号。
伊金霍洛旗的工业基础薄弱。清朝、民国时期,只有毗邻地区的汉族铁匠、木匠、毛匠、毡匠、皮匠等走村串户。这些人三四十年代逐渐定居。1949年郡、札两旗有各种手工匠人110户,从业人员222人。个体手工业总产值27.27万元。50年代后期,国家对个体工商业户实行社会主义改造,以市镇个体手工业匠人为基础,成立了铁业、木业、鞋业、缝纫、毛纺、煤炭等手工业合作社。以后逐渐形成二轻集体工业企业。1957年开始兴办地方国营工业企业,以后逐渐发展,主要有煤炭、农机修造、泡化碱、粮油加工、副食品加工等工业。70年代兴办乡镇企业,以柳编、煤炭为主。多为季节性、兼营性从业人员。
伊旗的煤炭开采业已有200多年的历史。1984年以后被确定为国家重点能源开发基地之一。到1989年,境内有开采、筹建矿点92个,其中乡镇煤矿79个,旗属国营矿2个,其余为华能精煤公司、东煤公司、包头矿务局、乌海矿务局等处所属煤矿。设计年产量60万吨矿7个,30万吨矿3个。主要煤炭开采区涉及伊旗东南部布连、布尔台格、纳林陶亥、新庙等4个乡,统称布连矿区。经过5年筹建,整个矿区初步形成100万吨以上生产能力。1989年,全旗煤炭产量达46.8万吨。产品形式以原煤、洗煤为主。煤炭工业的前景十分可观。
1989年,全旗地方国营工业、二轻集体工业企业总数为18个,工业总产值4383万元。其中,地方国营工业891万元,二轻集体工业2418万元,乡办工业467万元,村镇个体手工业486万元,合作经营工业121万元。按产品形式分,重工业品2202万元,轻工业品2181万元。1989年,全民和集体工业企业职工年平均人数为3580人,其中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为1110人。全员劳动生产率为8302元,其中二轻集体工业为12040元。年末固定资产总值为1045.2万元。产品种类有20多种。主要有原煤46.8万吨,烧碱2300吨,纯碱3000吨,泡化碱1750吨,砖7803万块,水泥制品2449立方米,小型拖拉机34台,铜套14万件,毛条101吨,毛纱121吨,地毯6829平方米,呢绒6.78万米,柳编制品21.52万件。其中精煤、地毯、柳编制品已畅销国外。
伊旗的电力,靠内蒙古电网输送。1989年,全旗境内有35千伏线路85.4公里,10千伏线路466.8公里,低压线路2000多公里。15个乡、苏木、镇80%的村、嘎查已通电。年售电量达530万度(不包括矿区供电系统),电费收入92.2万元。
伊金霍洛旗的公路建设和公路运输始于1953年。经30多年的建设,初步形成了以阿勒腾席热和新街两镇为枢纽的通往旗境各乡、苏木及山西、陕西、宁夏、内蒙古各盟市、旗县的交通网络。包神铁路通过本旗东部,境内33公里,这是一条煤炭专运线。1989年10月9日,至神木县大柳塔段通车。旗内运输以公路为主,有干线公路114公里,旗县公路288.4公里,矿区煤炭专用公路28公里,共计430.4公里,其中黑色路面128公里。另外有乡村公路258公里,75%的村、嘎查可通汽车。境内公路跨越的主要河流都实现了桥梁化。
1989年底,全旗有各种汽车527辆,其中营运汽车246辆,大、中、小型拖拉机2360台。当年完成货运量17.3万吨,货运周转量1738.7万吨公里。完成客运量2.7万人次,客运周转量21.8万人公里。
伊金霍洛旗的邮政电信服务网点到1989年底有21处。邮电服务人口为6200人/处。邮路总长2137公里,95%的村、嘎查通邮。1989年邮电营业总额为38.5万元。办理函件、机要文件、包件、汇票共22.56万份(张)。报纸、杂志累计发行7.57万份。1990年开始安装1000门921自动电话交换机。
伊金霍洛旗的商业,解放前,郡、札两旗只有4家商号。1949年,两旗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仅44.33万元。解放40年,国营、集体、个体商业迅速发展,商业零售网点遍布全旗城乡各地。1989年,全旗共有零售网点671个,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5600万元,农副产品购进总额1970万元,从业人员2047人。从50年代后期开始,三级批发陆续形成,商品流通体制逐步完善。出口产品主要有煤炭、地毯、柳编制品。
伊金霍洛旗的财政收入,逐年增长,金融事业不断发展。1951年,郡、札两旗地方财政收入16.1万元。1978年为155万元。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生产建设的发展,财政收入迅速增长,1989年达到792万元。金融事业从无到有,日益壮大。到1989年,本旗有人民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和煤田专业银行等5个支行。共有营业室、营业所、储蓄所、储蓄代办所、信用社30个,年营业额达25 874万元。城乡个人储蓄存款额3177万元,人均储蓄242元。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人民生活显著提高。社会总产值达到16230万元,消费总额达8845万元。国民人均年收入为649元。农牧民消费水平为353元,城镇居民消费水平720元。
解放40年来,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事业迅速发展。
1949年,郡、札两旗仅有2所国立小学,学生200余人。解放后,党和政府重视教育事业,到1989年,全旗有中小学校168所,其中,高中2所,初中14所,小学152所。中小学生在校人数达19693人,中小学教职工人数达1291人。建立幼儿园6所,入园幼儿411人,教职工68人。全旗城乡已形成布局合理的中小学文化教育网。1987年完成普及初等教育任务。1989年,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5.6%。
解放后,科学技术逐步在工农业生产中推广和应用,给伊旗的经济建设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从1977~1989年,全旗有10项科研成果荣获自治区级奖。在畜牧业上的鄂尔多斯细毛羊新品种培育,伊盟大面积种植柠条技术的推广应用,受精卵移植技术;林业上的治沙经验,沙区植松,毛乌素沙地飞播造林种草试验;农业上的手扶拖拉机式冰下捕鱼绞网机,冰下捕鱼穿索器,小水面养鱼高产技术开发等。还有10项工农业生产应用技术荣获盟级科技成果奖。到1989年,全旗全民和集体单位各类各级专业技术人员获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共计1428人,其中高级职称的12人,中级职称的315人,初级职称的1101人。
伊金霍洛旗人,素有能歌善舞的美誉,逢年过节、喜庆宴会,美酒歌舞通宵达旦,其乐无穷。解放后,民间文学艺术被广泛地挖掘整理和继承发展。文化设施逐年增加,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从50年代初开始,文艺演出团体一直活跃在全旗广大农村牧区,演出了许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旗府建有电影院、工人俱乐部、文化馆、图书馆、新华书店、电影公司、乌兰牧骑、广播电视站。偏远乡、苏木、镇建立了电视差转台,1989年底,全旗电视覆盖率达75%。各乡、苏木、镇建有文化站,农村牧区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本旗的朱开沟文化遗址、白敖包文化遗址,均属龙山晚期和夏商早期文化遗址。朱开沟文化遗址内涵丰富,自成体系,延续时间达1000多年,又有一定的分布范围,研究价值很高,被考古学界命名为“朱开沟文化”。本旗境内还有战国秦长城、秦直道、汉代古城遗址。出土文物颇多,其中,酱釉剔花瓶、酱釉剔花罐于1987年赴日本展出。
解放前,郡、札两旗缺医少药,流行病和地方病到处蔓延,群众受尽疾病之苦。有病只能求助巫婆神汉,贻误了许多人的性命。解放后,逐步建立了旗、乡、村三级卫生网,通过各种途径培养了大批医疗技术人才,实行中、蒙、西医结合治疗。进入70年代以后,基本上做到“小病不出村,重病不出社(公社),大病送到旗医院”。到1989年,本旗有旗级医院2所,防疫站1个,妇幼保健所1所,卫生进修学校1所,乡卫生院15所,村级卫生点135个,厂矿企业医疗室7个,旗、乡、村三级医疗卫生人员668人。医疗器械有B型超声波2台,60毫安X光机9台,心电图机2台。
伊金霍洛旗蒙古民族的摔跤、射箭、赛马等传统体育活动早就闻名于世。解放后,体育事业随着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也有了新的发展。体育设施不断增加,活动内容逐渐丰富。群众体育、学校体育都非常活跃。1989年全旗有篮球场54个,排球场50个,标准足球场30个。从1985年起,每年选中小学田径运动员40人,赴盟参赛。武术比赛获自治区奖。到1989年,本旗为内蒙古体工队、延安体工队选送柔道运动员各1人,向伊盟和自治区体校输送学员49人。体委工作人员中,有2人获“新中国体育开拓者”称号。
伊金霍洛旗人民在40年的经济建设中,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也有不少沉痛的教训。最值得记取的是在1958年的“大跃进”中,工业盲目上马,农业大面积开荒,违背了自然规律,受到了自然的惩罚。给工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危害。1966~1976年的10年“文化大革命”,造成社会的极大混乱,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旗上下痛定思痛,认真总结了过去几十年的经验教训,研究了伊旗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
伊旗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和资源优势决定了振兴伊旗经济必须抓住两大战略重点:
第一,进一步加强以水利建设为中心,以植被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农牧业基础建设,彻底改变生产条件。总的思路是:从生态经济学的观点出发,以发展农牧业生产为基础,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的,以实施绿色工程为支柱,着重发展粮、油、菜、果、肉、蛋、奶、水产品生产基地,带动多种经营全面发展。
第二,立足于地方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煤炭开发为中心的地方工业,以煤促电促路,以煤电路带动整个经济和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总的思路是:以提高经济效益和产品质量为中心,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为动力,立足资源开发,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全面开放,外引内联,广泛开展经济技术领域的协作与交流,加快资源开发和资源转换,紧紧围绕东胜煤田布连矿区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这一有利机遇和农林畜产品等资源优势,着重发展能源、原材料等基础工业,发展建材工业和畜产品、食品、饲草料加工业,不断扩大生产,提高深加工能力,开发产品,开发市场。与此同时,要积极放手发展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把依靠科技和改进管理放在突出位置,采取联合、引进、国家扶持与自我发展等多种形式,重点抓好企业技术革新和挖潜改造,全面提高企业素质,提高产品质量,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向质量要效益,向管理要效益,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和发展后劲,走外延与内涵相结合,以内涵扩大再生产为主的路子。到2000年,使伊旗经济建设跨入自治区先进行列,全旗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伊金霍洛旗人民一向勤劳俭朴,自强不息,富于开拓进取精神。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正在高举团结建设的旗帜,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个繁荣、富裕、文明的新伊金霍洛,必将随着祖国建设的迅速发展而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