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书华章更多

《达拉特旗志》概述

发表时间:2015-09-19 17:46:12来源:《达拉特旗志》 保存打印关闭

达拉特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北部,东与准格尔旗接壤,南与东胜市毗连,西与杭锦旗相邻,北靠黄河与包头市隔河相望。全旗东西长133公里,南北宽66公里,总面积8200平方公里。

1999年,全旗共有97625户、324442人。全旗有蒙古、汉、回、朝鲜、满、达斡尔、苗、维吾尔、彝、羌10个民族。其中汉族31.18万人,蒙古族1.18万人,其它少数民族共813人。全旗辖乡、苏木、镇23个,村民委员会222个,居民委员会25个,合作社1501个。乡苏木镇分别是:榆林子乡、德胜泰乡、新民堡乡、王爱召乡、树林召乡、昭君坟乡、四村乡、乌兰乡、蓿亥图乡、呼斯梁乡、青达门乡、盐店乡、敖包梁乡、马场壕乡;树林召镇、白泥井镇、大树湾镇、解放滩镇、高头窑镇、耳字壕镇、中和西镇、吉格斯太镇;展旦召苏木。旗人民政府所在地树林召镇是全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处旗境中部。

达拉特旗地形南高北低,南部为丘陵山区,北部为黄河冲积平原,中部为东西狭长的库布其沙漠。全旗属于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6左右,最高气温38.3,最低气温-32.3。结冻期一般在10月下旬,解冻期一般在3月中旬。年平均降雨量为310毫米,蒸发量在2100毫米左右。年平均光照时数为3159小时,无霜期156天。有旱、涝、风、冰雹、霜冻等自然灾害。

旗境内水资源丰富。黄河流经旗境北部边缘,西起中和西,东至吉格斯太,全长175.8公里。旗境内还有南北流向的10条大小不同的季节性河流,其中较大的河流有8条(俗称八大孔兑。因西部的茅不拉孔兑和东部的呼斯太河是达拉特旗分别与杭锦旗和准格尔旗的分界河流,过去人们习惯称八大孔兑,将这两条界河除外)。旗境内地下水水层较浅,一般在35左右,水质较好,便于开采利用。

旗境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占全旗土地总面积59.52%的草场上长生着63183297种野生植物,其中天然草场有饲用植物50170242种,药用植物有58种,其中甘草远销区内外。

旗境内矿产资源丰富,矿种多,分布广。高头窑、青达门、耳字壕、敖包梁等乡镇境内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总储量约45.4亿吨,年产量约100万吨;分布在敖包梁乡的石英砂,已探明地质储量为4500万吨,年产量约1015万吨;高头窑、青达门、耳字壕、敖包梁等乡镇分布有储量丰富的高磷土;呼斯梁乡有储量较大的石灰岩;分布在青达门境乌兰色太沟的沙金,品位高,储量小;分布在沿河地区的芒硝,探明储量为70亿吨;分布在响沙湾至石哈拉沟及沿河地区的大理石、软石粘土、泥炭、矿泉水、白粉球等,储量也十分可观。这些矿产资源中煤炭、石英砂、粘土等还处于初级开发阶段,其它矿种处于初步试采或未开采的原始状态。

达拉特旗旅游景点众多,各具特色。位于旗境西南的响沙湾,每年吸引大量中外游客观光旅游,领略响沙之神奇,探寻响沙之谜。位于旗境西部的昭君坟,突兀于广袤的平原,巍峨陡峻,怪石嶙峋,草木丛生,古冢肃穆,令人缅怀。树林召乡瓦窑村境内有新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境内还有秦直道遗迹、汉代古墓和古庙宇等文物古迹。

达拉特旗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境内就有人类活动。春秋时期,这里为戎狄等部落的游牧地;秦、汉时期,这里就有了农耕业;唐、宋、元、明、清各个时期,突厥、党项、契丹和蒙古等游牧民族都曾在旗境内长期活动。

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清朝将鄂尔多斯部落分为六旗,其中鄂尔多斯左翼后旗即今达拉特旗。清代,旗境内爆发过反帝反封建的独贵龙运动和反洋教的斗争。民国时期,旗内很早就有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开展革命活动。1949年(民国38年)99,达拉特旗旧政权及其所属人员随绥远省起义。195051,成立达拉特旗人民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达拉特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国民经济和各项事业都有很大发展。

达拉特旗是农业大旗,是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商品粮基地。全旗共有耕地132.76万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高梁、糜子、黍子、谷子、荞麦、莜麦、胡麻、葵花、土豆、豆类、瓜类、蔬菜等。1949年以前,由于长期无节制的滥垦,自然植被严重破坏,水土流失和沙化日趋严重。1949年,粮食亩产只有25.5公斤,全旗农业总产值只有1350万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共达拉特旗委员会和旗人民政府带领群众艰苦奋斗,改变自然面貌、改善生产条件,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治沙治水,发展引黄、引洪灌溉,积极发展井灌,使农业生产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面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并因地制宜地实行发展农、林、牧业生产的方针,极大地调动了农牧民的生产积极性。同时,积极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机具,农业生产有了长足发展。至1999年,全旗累计投资5378.62万元,修建黄河堤防153.1公里,营造堤防防护林19余万株,修建水库、塘坝161座、扬水站8处,还修建了八大孔兑堤防工程。1999年,全旗农牧业机械总动力达到251799千瓦,粮食总产量达到3.25亿公斤,农业总产值达到109736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39元。

达拉特旗历史上是一个以畜牧为主的地区。1949年,全旗共有大小畜317283头(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通过贯彻“退耕还牧、禁止开荒”的政策,旗内畜牧业得以迅速发展。80年代开始,全面推行了畜草承包责任制,将牲畜承包到户,并积极发展畜牧“专业户”、“重点户”,大力提倡人工种树、种草、封沙育草,为发展畜牧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1999年,全旗有草原面积730万亩,其中人工种草296.3万亩,飞播牧草70.2万亩。牲畜总头数达到86.80万头(只)。

达拉特旗曾是个林草丰茂的地方,后因乱砍滥伐,林木毁坏严重,到1949年,旗境内林木稀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响应中共中央“绿化祖国”的号召,制定了发展山区水土保持林、沙区防风固沙林、沿河平原农田防护林等规划,深入开展群众性的植树造林运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林业政策的进一步放宽,群众的积极性更加高涨,以营造“三北”防护林、水土保持林、农田防护林、固沙林为中心的群众性植树造林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涌现出一大批造林专业户、重点户。1999年,全旗有林面积达到177万亩,植被覆盖率达到24%,是1949年的8.2倍。

进入80年代,旗内养鱼业不断发展。1999年,全旗建成鱼饵加工厂11个,年产鱼饵40万公斤。全旗养鱼水面达到2400亩,鲜鱼年总产量96万公斤,渔业产值达到2215.8万元。

旗内地方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有电力、煤炭、化学、机械、建材、食品等工业门类。主要工业企业有:旗石英砂厂、化肥厂、糖厂、粮食加工厂、机械厂、拖修厂、造纸厂、木器厂、橡胶厂、制鞋厂、陶瓷厂、砖瓦厂、罕台煤矿、高头窑煤矿、高头窑电厂等。主要工业产品有40余种,其中煤炭、化肥、石英砂、地毯、砖瓦、陶瓷、糖、纸、鞋等产品不仅在旗内畅销,还大量销往旗外。1981年,全旗工业总产值为1584万元,其中全民所有制工业产值为1144.4万元,集体所有制工业产值为439.6万元。1981年以后,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旗内个体私营企业迅速发展起来。1991年,个体工业产值为1988.7万元,占全旗工业总产值的16.37%1996年以后,旗内部分国营、集体工业企业全面转制,工业产业结构逐步趋于合理,工业经济得以迅速发展。1999年,全旗工业总产值达到129216万元。国家重点工程之一的达拉特发电厂1992年开始动工建设,1995年底第一台33万千瓦机组发电。到1999年,总装机容量达到132万千瓦,成为内蒙古西部总装机容量最大的发电厂。

达拉特旗是伊克昭盟的北大门。210国道包西(包头至西安)公路和包神(包头至神木)铁路纵贯旗境南北。包杭(包头至杭锦旗)、包准(包头至准格尔旗)公路也从旗境通过。旗内投入大量资金进行道路建设,改善了交通状况,形成了旗、乡、村相通、旗内与旗外相通的交通网络。便利的交通条件,为运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1999年,全旗共有大小汽车3000多辆,其中货车2809辆,客车539辆,农用车414辆。全年货运周转量为17885万吨公里,客运周转量为6690万人公里。

1949年前,旗内只有一个邮电代办所,供电电信事业完全是空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旗内邮政、电信、供电事业迅速发展。到1999年,旗内有邮政局、电信局及19个邮电所、7个邮电代办所。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274万元,全旗城市电话用户11625户,其中住宅电话10181户。有乡村电话用户1530户,其中住宅电话1233户。全旗有移动电话8000户。邮政线路发展到23条,邮路单程长度为642公里。全旗建成110千伏输电线路30.57公里,35千伏输电线路138.62公里,10千伏输电线路1746.55公里,总容量173920千伏安。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旗内商业、饮食服务业迅速发展,逐步形成国营、集体、个体多种经济成分、多种流通渠道并存的商品流通体系。到1981年,全旗共有国营、集体、个体商业及饮食服务业网点503个,从业人员2475人。80年代以后,国营、集体商业、饮食服务企业实行转制。1999年,全旗共有各类商业、饮食服务业网点3652个,从业人员6590人,全旗商品零售额43997万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旗内财政收入稳步增长,金融事业稳步发展。1999年,全旗财政总收入完成24082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3506万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65340万元。

1949年,全旗只有14所小学,26个教学班,共有教职工44人,在校学生660人。新中国成立后,教育事业迅速发展。1999年,全旗有教师进修学校1所,普通中学21所,其中高中3所、初中17所(其中蒙古族中学1所)、完全中学1所;有小学114所,其中蒙古族小学4所;有幼儿园18所。全旗共有中小学教职工3216人,幼儿园保教员204人;有在校中小学生51351人。全旗提前2年完成基本普及9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达标任务,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两基”达标合格旗。

1949年以前,旗内医疗条件很差,人民群众的健康没有保障。1949年后,医疗卫生事业迅速发展。1999年,全旗有旗级医院2所,卫生防疫站1所,妇幼保健所1所,乡级卫生院23所,厂、校医疗单位4个,个体医疗门诊100余个,全旗有卫生人员845人;有CT、彩色B超、纤维电子胃镜、三导联心电图机等先进的医疗设备,医疗条件有了很大改善。计划生育、计划免疫、预防保健、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等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传染病、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提高。

1949年后,旗内先后成立了旗、乡电影放映队、有线广播站、剧团、乌兰牧骑、乡文化站等,建起了影剧院、文化馆、图书馆、新华书店等。90年代,成立了达拉特报社和达拉特电视台,并开设了自办节目。文化事业日益繁荣,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文明单位、五好家庭等先进文化集体和个人不断涌现。体育事业稳步发展,体育设施不断完善,先后建成3个灯光篮球场和1个体育场,体育场有标准跑道、足球场和可容纳万余名观众的看台。旗内经常性地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并多次派出体育代表队到旗外参加各种比赛,多次获奖。

新中国成立后,旗内科技事业有了长足发展。到1999年,全旗有各类科技学会、协会10个,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337人,多项科研成果获奖。全旗共建成科技示范乡6个,科技示范村63个,科技示范户13811户,形成了旗、乡、村科技试验、示范网络。

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1999年,全旗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达到4787元,居民住房条件大为改善,收录机、彩色电视机、洗衣机等家用电器和自行车基本普及,很多家庭有了摩托车、电冰箱、小汽车。农牧民人均收入为2439元,绝大部分农牧民住房为砖木结构,新式家具、收录机、电视机、农用三、四轮车基本普及,大部分农牧民家庭有了洗衣机,部分农牧民家庭有了摩托车、电冰箱、汽车。

达拉特旗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发展前景广阔。全旗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拼搏、抢抓机遇,正在为建设繁荣、富庶、文明的达拉特旗而努力奋斗,创造着更加辉煌的未来。

 

  • 上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